当前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金融学·节选丨罗琦、李振新:改革开放新征程:历史与未来——“2018国际货币论坛”综述
中国金融学·节选丨罗琦、李振新:改革开放新征程:历史与未来——“2018国际货币论坛”综述
发布日期 :2019-03-07








由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简称浙大AIF)联合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共同合办的《中国金融学》第二十辑已出版发行,本公众号将陆续为大家推送。本文节选自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研究员罗琦和李振新共同撰写的《改革开放新征程:历史与未来——“2018国际货币论坛”综述》。本刊公开发行,更多详细内容欢迎订阅!





改革开放新征程:历史与未来——“2018国际货币论坛”综述


罗琦 李振新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金融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节点。为了适应当前的经济和货币格局,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及宏观审慎政策的多层次统筹和协调,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全方位提高中国金融深化程度,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的“2018国际货币论坛”于2018年7月14日至1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大会主旨演讲之后是主题研讨,本次会议共设置4个主题研讨论坛(3个公开论坛,1个闭门论坛),以下分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01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自由贸易与金融开放新格局


中美贸易摩擦为全球经济发展和国际金融稳定带来了巨大挑战,而且使人们开始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产生怀疑。在逆全球化因素不断增多的条件下,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实行全方位的金融开放政策。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应当在金融开放倡议中如何布局,“一带一路”倡议和人民币国际化如何推进,宏观政策如何更好地进行国际协调?


  • 1.1 自由贸易与金融开放

  • 1.2 “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

  • 1.3 宏观政策国际协调


02


金融去杠杆与系统性风险防范


杠杆是金融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但过高的杠杆率就意味着不可持续和风险。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指出需关注金融风险,将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进一步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目前,我国整体杠杆率仍处于高位,去杠杆仍任重道远,去杠杆的方式和措施仍然存在争议。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如何才能实现金融杠杆率稳步下降?如何进一步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学者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2.1 去杠杆的内涵、路径及影响

  • 2.2 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03


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转型与升级


当前,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投顾等新兴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得以空前发展。如何使金融科技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什么是金融科技适配的监管方式?如何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三农”与大众消费?这些问题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


  • 3.1 金融科技重塑金融业态

  • 3.2 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 3.3 区块链技术助力金融服务



罗琦、李振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研究员。


第二十辑目录


反收购条款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杨柳勇   郑欣桐


股权结构对公司业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以实际控制人特征为视角

杨安华   李俏


银行业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政策建议

赵京   王刚


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四梁八柱”

伍聪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究综述

韩立岩   丁丁


改革开放新征程:历史与未来

——“2018国际货币论坛”综述

罗琦   李振新



《投稿指南》



1、投稿请寄邮件至:

zgjrxqk@163.com,以电子原稿附件形式发送,备注:论文投稿

 

2、文章格式:请在文末下载附件。

 

3、本刊有权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减。如作者不同意编辑部对文章进行修改和删减,请在来稿中注明。

 

4、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脚注在同页左下方,并附第一作者简介(含性别、出生年月、最高学历、职务、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E-mail,有相关著作论文发表的,请主要列出)。

 

5、著作权事宜:作者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本刊可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来稿决定刊用后,由我刊发放专用录稿通知,专有使用权归本刊所有。如发现抄袭、冒名等违反著作权法相关规定的,文责由作者自负。

 

6、审稿期为 1 个月,如未录用,请自行处理。

 

7、联系电话: 18601375518       

联系人:姜楠

 

8、联系邮箱:

jiangnan@xinhua08.com.cn

 

9、编辑部地址:杭州市江干区杭海路601号浙大AIF(江干)产研中心,邮编:310020



订阅方式

 

《中国金融学》公开发行,季刊,全年4期,每期单价40元,全年150元,三年400元。

 

《中国金融学》既接受全年订阅,也接受单季订阅。

 

读者可直接拨打《中国金融学》运营部电话0571-86850177联系订购。

 




中国金融学

《中国金融学》创刊于2003年,旨在为中国金融研究者提供一个高端学术平台。在办刊的十多年里,《中国金融学》聚焦金融理论与实践前沿,刊发了上百篇高水平的金融学术论文。《中国金融学》现由清华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共同合办,每个季度刊发一期。

 

本刊坚持对标国际先进理论与实践,扎根中国金融体系,倡导规范研究,鼓励理实融合,开放学术争鸣。本刊既持续关注货币银行、金融市场、公司金融、公共金融、国际金融、金融监管等传统金融问题,也紧密追踪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问题。无论是学术上还是实践上,本刊致力于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