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新闻中心 > 荐读丨焦瑾璞向你介绍上金所和上海金诞生记
荐读丨焦瑾璞向你介绍上金所和上海金诞生记
发布日期 :2019-03-12


今天我们一起听,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简称浙大AIF)CIFI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上海黄金交易所焦瑾璞理事长为大家讲述“上金所和上海金诞生记”。



改革开放,赋予了中国黄金市场活力、创造力和引领力。这种力量的土壤和支撑便是市场。如许滋养,它便能冲破藩篱、孕育新生、催生出市场化运作的上海黄金交易所,更能开荒辟壤、破茧成蝶、用“上海金”在国际市场鸣放出中国声音。




“统购统配”使命完成,

上海黄金交易所开业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外汇储备较为紧缺,黄金作为公认的硬通货,国家对其进行了比较严格的管制,实行“统购统配”的政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黄金不能自由买卖,居民变现黄金的唯一渠道是出售给国家,支援国家建设;首饰加工企业同样需要通过人民银行配售才能取得黄金原料制作首饰。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一政策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黄金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其局限性日益凸显。一方面,“统购统配”的黄金价格由人民银行确定,对企业执行统购价,对用金单位则执行统配价。这套双轨制度难以应对国际金价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而且国家将承担因价差产生的交易损失。另一方面,上世纪70 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使得黄金的货币功能逐渐弱化、商品功能日益加强,市场上对于黄金的需求逐渐增加,需要对其进行更加全面和细致的管理。因此,加快黄金交易管理制度改革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1982 年,中国开放了黄金饰品市场。1992 年,国家开始实行浮动的黄金价格管理。1993 年,国务院对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提请解决黄金市场有关问题的请示》的批复,拉开了我国黄金行业管理体制市场化的序幕,也奠定了我国黄金交易市场化的政策基础。国务院由此牵头成立了黄金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如何妥善推进黄金管理体制、交易制度的改革。


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黄金非货币化影响,黄金双重属性条件下的市场化改革思路并没有成为社会主流,而黄金商品论成了社会主流认识主张,甚至有人提出将黄金市场定位为一个现货商品的批发市场。所幸,中国人民银行在关键时刻收回了黄金市场筹备权,完成改革诉求目标的调整,从金融功能角度重新定位黄金市场,并协调黄金税制的市场平移工作,在政策与制度设计上重新确定:中国黄金市场应该是一个商品属性与金融属性共存的市场。


当时人民银行计划将黄金作为一个新的交易品种加入到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平台中。从外汇交易中心业务的角度来看,增加黄金交易的难度并不高。于是,按照外汇市场的既有经验,在领导小组提出要求以后,外汇交易中心随即成立了黄金市场筹备组,开始着手前期筹备工作。


2001 年,我国的黄金市场筹备组开始正式运转。最初,筹备组的很多同志对黄金的认识也较为浅显,但凭着在外汇市场方面的丰富经验和知识,筹备组在仅有四五人的情况下,合理分工,迅速投入到了黄金交易市场的设计工作中。


然而,建立黄金交易市场并不如大家一开始想象的那么简单,参照外汇产品把黄金放在外汇市场平台上进行交易的模式被证明缺乏可行性。在听取各方汇报后,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黄金市场专门建成一个独立运行的体系。2001 年6 月11 日,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史纪良主持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上海黄金交易所筹建小组,黄金交易市场的筹备工作从此进入了快车道。


从山东、河南到福建,筹建小组考察了许多金矿,切身体会到了黄金产品原料的稀有及开采的困难程度。此后,筹建小组又奔赴部分首饰加工企业,充分了解调研首饰加工行业对黄金的需求。筹建小组还远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考察当时全球交易量最大的黄金现货和期货市场,学习国际黄金市场的运作方式。


通过调研,筹建小组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逐步设计出了黄金交易平台的雏形。一是在市场建立过程中,除引入黄金矿业及首饰加工企业以外,还要将金融机构引入黄金市场。二是明确了交易所作为一个“有形的”场内市场,在体现商品属性与金融属性市场功能的大框架下,通过竞价方式使买卖双方能在同一市场上公开竞价,充分表达交投意愿,最终以双方都认为合理的价格撮合交易。


2002 年10 月30 日,在位于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15 号那座历史悠久的建筑里,响起了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开业锣声。这一记锣声,结束了我国黄金行业长达50多年的计划管制,由交易系统连接着的买卖双方第一次成为黄金市场上的定价主体。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开业,也丰富了个人投资的渠道,为个人购买黄金提供了方便之门。


由于当时互联网并不像今天这么发达,交易所108 家会员只能全部坐在交易所现场撮合交易,场面非常壮观。上午9 点敲锣开市后,由山东黄金卖出、上海老凤祥首饰研究所买入的第一单成为了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首笔黄金交易,成交价格为83.68 元/ 克。当天的成交量达到540 千克,成交金额为4508.66 万元。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正式开业,标志着中国黄金产业从此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也为中国的金融改革宏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史总有着奇妙的巧合。在著名艺术家赵丹于1949 年主演的电影《乌鸦与麻雀》里,老上海人“轧(换)金子”就是在这座当时属于国民党中央银行的大楼前排队;几十年后,这座大楼又成为了新中国黄金自由交易的市场。



中国黄金市场已渐成熟,

“上海金”集中定价业务推出



如果说,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开业拉开了中国黄金市场开放的序幕,那么,“上海金”集中定价业务的推出则标志着中国黄金市场已渐成熟。面对国际黄金市场新格局,上海黄金交易所以开放的姿态,用人民币报价反映中国需求,同时也为世界黄金市场提供多元选择。


伦敦定盘价的经历,对于“上海金”集中定价业务的诞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1919 年9 月12 日,在位于伦敦市中心斯威辛街的罗斯柴尔德公司总部办公室的“黄金屋”(Gold Room),来自市场上5 家主要黄金交易机构以及精炼商的代表一早就赶到这里。他们都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确立一个公允的、被市场认可的黄金价格。经过了一个上午的激烈讨论,在11 时,他们终于就金价达成了一致:每盎司4 英镑8 先令9 便士。这便是黄金定价历史上的第一笔伦敦定盘价。


在近百年时间里,伦敦定盘价逐渐成为国际黄金实物价格的风向标,与纽约的黄金期货价格一起,共同主宰着全球的黄金定价。近百年间,黄金市场面临的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日益追求高效、透明的市场呼吁下,伦敦定盘价也在不断进行调整。2015 年3 月,伦敦定盘价最终被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的黄金价格所取代,其全新的定价机制被命名为“LBMA 黄金价格(LBMA Gold Price)”。


而在东方,改革开放给沉寂已久的中国黄金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世界黄金市场的天平正在悄然地倾斜。


2002 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后,中国黄金市场驶入了发展快车道。上金所逐步发展成为中国黄金交易的枢纽,中国黄金市场成为全球重要的黄金市场。


据世界黄金协会统计,2016 年全球金饰需求的30% 来自于中国。“西金东移”的必然结果,是改变中国价格诉求难以向世界传导的现状。“上海金”人民币集中定价业务的构想便应运而生。此时外部条件已较为成熟,推出“上海金”集中定价业务所需要的也许只是一个合适的时机。而这个时机,并不用等待太久。


自2015 年下半年开始,全球金融监管日趋严格。与此同时,境内外黄金价差逐渐缩小、人民币汇率波动上升、汇兑成本增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影响了外资机构参与黄金交易的活跃度。但上金所也敏锐地认识到,这些挑战也蕴含着市场创新的机遇。经过内部讨论研究,并广泛征求会员意见,报人民银行同意,我们最后形成了修订后的《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金集中定价交易业务规则(试行)》。


“上海金”雏形初现。秉承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上海黄金交易所在设计“上海金”集中定价业务时十分谨慎。通过内部研究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坚持透明开放才能赢得市场的信任。为此,上海黄金交易所借鉴多个境外黄金定价机制的经验,积极与市场主体沟通,创造性地成立了由国内外各市场主体组成的“上海金”集中定价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及时研究评估利益冲突、漏洞风险,确保公平;跟踪分析国内外市场发展趋势,确保“上海金”设计的超前性。委员会的设立提高了“上海金”业务的国际化程度,也在机制设计上避免了因不透明、不开放而导致的不信任。对此,市场参与各方特别是国际投资者反响良好。


交易所在机构引入方面也下足了工夫。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交易所向黄金市场主要参与者宣传推介“上海金”,因为只有会员广泛地参与,“上海金”才能在定价市场上一炮打响。第一为了使参与主体在业内兼具多样性和代表性,我们积极引入了金融类会员和大型产用金企业会员,分别作为定价成员和提供参考价成员。参与主体覆盖黄金市场上下游全产业链,保证了“上海金”基准价的广泛性。第二交易所针对成交活跃的会员进行了重点推介,确保主要参与主体具备较雄厚的交易实力和资金实物基础,保证“上海金”集中定价业务的活跃性,避免出现“有人搭台,无人唱戏”的情况。


当然,引入会员时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比如,针对国际和国内政策差异较大,部分外资金融机构向我们提出监管合规等方面的顾虑,为了表示中国黄金市场开放的诚意,交易所与他们进行了多次座谈,详细讲解业务规则,分析比较中外政策异同,周到细致地解释宣传,最终打消了外资金融机构的顾虑,为“上海金”集中定价业务顺利推出铺平了道路。一个性能良好、响应迅速的系统是“上海金”集中定价高效运作的根本保证。


在宣传推介工作有序展开的同时,交易所的系统架构搭建也丝毫没有松懈,建立了定价交易、竞价交易、询价交易3 个系统并行的新架构。经过技术人员攻坚克难,交易所“上海金”集中定价业务交易系统按期完成了集中开发、验收测试、模拟测试等关键步骤,同时通过了定价成员、提供参考价成员及部分会员和客户参与的联调联测。2016 年4 月,系统完成技术上线。至此,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所有人都在等待“上海金”诞生那一激动人心的日子。


2016 年4 月19 日,仍是黄浦江畔,但地点已从开业时外滩中山东一路15号的那栋老建筑,转到了与其隔江而望的陆家嘴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上海黄金交易所在“上海金”定价发布仪式上,发布了全球首个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基准价格。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赵雯,以及来自世界黄金协会、世界白银协会、国际铂金投资协会以及国内外主要产用金企业和黄金投资机构的近400 位代表出席了发布仪式,共同见证了“上海金”基准价格的诞生。


“上海金”集中定价业务2016 年累计成交量达到569.2 吨;2017 年成交量跃升至1262.7 吨。2017 年,“上海金”集中定价业务日均成交量5.18 吨,与“伦敦金”定价交易日均5.5 吨左右交易量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上海金”不仅是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先锋兵,更是中国金融要素市场创新开放、积极融入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如今,上海黄金交易所已经形成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广泛参与、基础产品和衍生产品日益丰富、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共同发展、境内主板市场与国际板市场齐头并进的多层次市场体系。


交易所会员总数已从最初的108 家发展到253 家,其中包括国际会员69 家。2017 年,交易所黄金交易量5.43 万吨,场内现货交易量更是连续11 年位居全球之首;总交易额达19.52 万亿元,已经是成立之初的5000 余倍。2014 年,上海黄金交易所还推出了黄金国际板,成为连接国内外黄金市场的创举。截至2017年底,国际板的黄金和白银累计成交量将近2.6 万吨,成交金额超过3.6 万亿元。


一个个跃动的数字、一项项刷新的第一,印证的是改革的成果、开放的力量。事实证明,改革开放并不意味着他人来蚕食中国黄金市场这块蛋糕,反而,这块蛋糕只会因改革开放而变得越来越大,最终惠及中国黄金产业,惠及全球投资者。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中国的黄金市场才能在国际黄金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来源:金研院(higold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