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F观点丨科技如何助力资本市场发展
Release date :2018-12-04


2018年12月2日,浦江金融论坛十周年暨2018年冬季会议在上海市举行。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筹)院长贲圣林教授以“科技如何助力资本市场发展”为题发表了演讲。


12.21-1111.png


贲教授认为,如果把资本和市场分开看待,假定横轴是资本,纵轴是市场,那么在四个象限内可以结合形成不同种类的资本市场。首先,我们可以将资本分为积极资本和消极资本,因为有的资本是耐心的、负责任、服务实体经济的资本;而有些资本则只是投机性的资金,即所谓“热钱”。同样市场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市场相对公平、公正、高效,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类社会的美好;而消极的市场也比比皆是,更别说如地下钱庄、贩毒市场等一些黑色市场,也同样是存在的,我们不能借“市场经济“的名义遮掩许多社会问题。好的资本加上好的市场所形成的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一定是积极有序、公平公正,服务实体经济的。而其它组合比如说坏的资本加上好的市场,可能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好的资本加上坏的市场,则可能会导致持币观望。而最坏的情况就是坏的资本加上坏的市场,将会形成混乱秩序、掠夺社会财富的恶性局面。


总的来说,市场更像是一种制度,这里面牵涉到监管与规则。资本则与投资者、融资者、交易者、中介公司等等组织和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的目标显然是要努力建设一个好的资本市场。我们要扬善抑恶,防止过于投资性、套利性,特别是欺诈性行为的出现。


那么科技如何赋能资本市场呢?


贲教授认为应该从三个层面进行考虑:


第一,价值层面。要从价值导向的角度考虑资本市场为谁服务。此外,我们要强调创造价值,而不能仅仅只是转移价值。比如说在二级市场许多所谓的“炒股”行为更倾向于单纯的转移价值,而没有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样的资本市场相对来说是缺乏价值意义的;


第二,规则层面。规则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和设计。我们已经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但依然面临很大挑战。今天我们的资本市场设计还不够完善,规则还不够清晰。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要对规则有一种敬畏感,千万不要过分美化各类现存的资本市场或以资本市场名义的一些活动;


第三,技术层面。我们需要掌握先进的技术,也需要把握好的技术的发展导向。只有在理顺了资本市场的生产关系、厘清其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导向,同时有清晰完善的规则制度以及严格执行的前提下,技术才能真正赋能资本市场。


贲教授以智能投顾为例对金融科技赋能资本市场的模型和路径进一步阐述。智能投顾是用大数据的技术、量化金融的模型以及一些智能算法,去了解每个客户,特别是投资者风险偏好、投资规模等,从而为客户提出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投资组合方案。这样一个对普惠金融有积极意义的投资工具,同样也需要比较好的规则来引领。比如如何通过算法模型的主要参数设计、交易流程的控制,说明客户交易的真实性,以及如何避免同质化的模型的出现等。当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时如何进行人工介入与干预,这也需要在技术、规则和企业的自律之间找到一个好的平衡。


贲教授还提到其团队在今年9月发布的“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中国智能投顾行业发展报告”中显示,2017年中国的个人投资者拥有近四成的股票,贡献了八成的交易量,但他们获得的利润只有一成左右。2018年上半年,上证综指下滑13.9%,股票型基金下降了8.43%。对比一些智能投顾平台与现有的股票投资基金表现,有6家智能投顾企业,其收益在负的4.59%到正的0.65%之间,基本上跑赢了综合指数和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值,但没有跑赢前二十名的股票投资基金,它们的盈利大概在正的11.3%左右。可见,智能投顾对于一些小额型的、普惠型的,或是个人分析能力比较弱的投资者,会是个不错的选择。而相比于那些大型专业的投资机构来说,可能也还并没有占据十足的优势。


贲教授总结认为,资本市场需要不断优化制度规则设计,资本市场的参与者需要更加成熟、更加理性、更加知彼而知己,认清市场本质的同时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同时,我们的监管手段、监管能力也需要大力提升。只有在一个能较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的资本市场制度与生态中,技术才能作为杠杆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展望未来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前景,应当是朝着更加规范化、更加普惠化、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前进。


12.21-111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