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新闻中心 > 浙大AIF联合剑桥CCAF独家发布区块链生态深层解析报告 ——分布式账本技术系统(DLT)
浙大AIF联合剑桥CCAF独家发布区块链生态深层解析报告 ——分布式账本技术系统(DLT)
发布日期 :2018-08-16

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浙大AIF)携手剑桥大学新兴金融研究中心(剑桥CCAF)共同独家发布区块链生态深层解析报告——《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Systems -A Conceptual Framework》的中文版《分布式账本技术系统:一个概念框架》。

 图片1.png

浙大AIF院长贲圣林教授表示,目前社会大众对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数字资产等这些新鲜名词的认知度呈现梯度和爆发式发展。比特币的火爆普及了背后的区块链概念,随后分布式账本技术这个拗口的名词开始浮出水面,走进公众视野,引起大家的关注。但是,从技术信徒的“链圈”到资本躁动的“币圈”,从业界到学术界到政府部门,从专业人士到社会公众,大家对基本概念的定义和理解差异之大可谓南辕北辙。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浙大AIF很高兴和剑桥CCAF一起发布“分布式账本技术系统: 一个概念框架”报告的中文版。报告对目前分布式账本技术系统(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Systems,简称DLT)相关术语定义的厘清、概念框架的构建、研究模型的应用以及未来研究的建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概括和案例分析,旨在为这一还在发展初期的新兴领域的未来研究和健康发展贡献智慧。

据剑桥CCAF执行主任与联合创始人张征介绍,DLT系统报告采用“系统视角”和一套分析框架,将DLT技术系统“解构”,然后“重建”,这套分析框架将所有的DLT系统归纳为三个层次:协议、网络和数据层,并阐明这些核心层次是如何通过流程相互作用的,以及它们在系统内的从属关系和层次结构。这项分析将论证如何改变这些层次及其组件的“配置”,使得“DLT技术系统”(以及扩展它们记录的内容和资产)在发挥功能和运作方式上产生巨大的变化。它同时说明了DLT技术系统在更广泛的生态系统中是如何相互作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应怎样被理解为一个范围内的变化而不是相互对立的,以及区分“本地”和“异地”记录存储的必要性。

浙大AIF副院长杨小虎教授指出该DLT系统报告,不仅阐明了如何识别DLT系统,分析和比较现有的DLT系统,还通过六个实例为新系统设计提供有用的借鉴。报告深度解析了系统中各方参与者之间相互协作关系、交易记录从产生到完成的完整流程,不仅为DLT相关系统开发人员提供参考指导,同时为DLT企业投资者提供技术参考,还为监管机构提供一个清晰的图景,更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清楚的理论基础。

以下为报告重点内容:

一、DLT系统框架:由执行各种角色的参与者组成。

DLT系统中,参与者是直接或间接与DLT系统交互的任何实体或个人。根据他们在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可以将参与者组合成四个关键类别(图4)。一个实体可以同时承担多个角色,并在多个层级上运行。同样,多个参与者可以同时扮演一个特定角色。

二、DLT系统由三种相互依赖的层级构成,系统的“较低”层决定了“更高”层

DLT系统框架由协议层、网络层、数据层这三种互相依赖的层级构成,这种核心层排序不是空间意义上的,而是反映了层级概念上和功能上的依赖关系。核心层之间遵循一种层次结构:协议层主导着网络层和数据层,它可以支配这些层上的任何决定。其中,协议层支配网络层,协议层定义了一套规则,管理网络中的参与者进行相互联系的操作。而网络层同时也管理数据层,数据层则按时间次序记录条目、对账本进行修改。协议层和网络层可以构建和维护数据层。

三、DLT系统通常不是单独运作的,而是与多种外部系统相配合的。

DLT系统记录时引用系统外部的对象、事件或事实(如供应链中追踪的项目、被羁押的物理资产等),与外部的关联尤其明显。对于这些外部物体,需要有网关连接系统内外,同时依赖外部程序以及现存的法律结构去执行DLT系统范围以外的决策。而只有当系统内的资源传输时,则由DLT技术系统自身自动执行,不需要外部程序的干预。

 图片6.png

四、交易包含一组指令,一旦需要把交易添加到账本,就要执行这些指令。

生成交易是指用户使用相应的私钥以标准格式签署消息。终端用户可以使用不同的接口来创建和向网络广播交易。交易处理则描述了将未经证实的交易添加到共享认证记录集所需的一组操作。一旦将交易添加到记录(“已确认”),就认为暂时结算,这个过程需要执行嵌入在交易中的指令集。但是,单次确认通常不足以为后续交易所依赖,且在系统可以依赖的交易输出之前,必须确定最终记录。

 图片7.png

五、与普遍看法相反,确认的交易或记录不一定是不可逆转的。

交易终结确定是指何时可以将确认的记录视为最终记录。最终记录也称为永久结算,是不可逆的。已经生成但可以恢复的记录称为暂时结算。在创建记录和交易终结之后,暂时结算的记录将成为永久结算,即最终记录。

 图片8.png

图片9.png

六、DLT应用框架:六个案例研究分析

报告将该框架应用于六个案例(比特币、以太坊、瑞波币、Alastria、Verified.me,以及一个被称作“项目X”的匿名DLT系统)研究来分析这六个案例中所涉及到的系统的共性和差异。分析表明,每个系统设计的选择,都是在多个DLT系统的属性之间进行权衡和取舍;最常见的权衡和取舍是在“权力分散化”和系统绩效之间的取舍。因此,每个分布式账本系统都是多种系统属性及配置选择而合成后的独特结果,要具体系统具体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自称是DLT的系统都可以被认为是DLT系统。特别是Verified.Me 和 “项目X” - 他们所处的状态- 不满足定义给出的所有条件。然而,因为他们的结构足以引导这些系统满足所有必要的条件,使得他们有潜力成为DLT系统。

 

关于我们

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Academy of Internet Finance,以下简称浙大AIF)是中国首个立足于学科体系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汇聚六个学院的研究力量开展跨学科研究;以互联网金融、金融创新、新金融监管与制度设计、大数据处理、云平台建设、风险评估、风险监控等为研究重点,致力于成为引领国际的中国新金融智库和培养互联网金融人才的世界级基地。此外,作为浙江互联网金融联合会/联盟的联合理事长单位和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互联网金融标准工作组的首批成员单位,AIF积极助力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浙大AIF区块链技术及应用研究室成立于2107年3月,致力于打造政产学研究的一流平台。研究团队由浙江大学博士后、博士生和全球研究助理组成。

剑桥大学新兴金融研究中心 CCAF)是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下属的国际性跨学科学术研究中心,致力于传统金融以外的创新工具、渠道和系统的研究,包括众筹、网络借贷、创新型信贷和投资分析、创新支付系统、加密货币、DLT(如区块链)以及相关的制度和监管创新(如监管沙盒和监管科技)等方面的研究。


《分布式账本技术系统:一个概念框架》中文版完整报告PDF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