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新闻中心 > “浙江省金融法学研究会2015年年会”成功举行
“浙江省金融法学研究会2015年年会”成功举行
发布日期 :2015-12-24
发布:2015-12-24 00:00 作者:admin 来源:

日前,浙江省金融法学研究会2015年年会暨“互联网融资法律制度创新构建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杭州市华辰国际大酒店会议厅举行。本次会议由浙江省法学会金融法学研究会主办,浙江众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浙江普惠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协办。来自省人大、省政府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中国银监会浙江省监管局、中国证监会浙江监管局、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公安厅、检察院、政府机关、律师事务所、高等院校的约300位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省法学会的牛太升副会长、杨敏、董服明主任、胡铮副主任、冯珊等百忙中莅临大会祝贺指导。大会现场座无虚席,呈现出浓厚的学术氛围。
年会开幕式由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金融法学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有星教授主持。
本次大会议程有领导致辞、任命副会长及名誉会长、优秀论文颁奖、主旨发言、主题发言与自由讨论、闭幕式六个部分,莅临此次大会的各位领导分别予以精彩的致辞。
省法学会副会长牛太升指出,在互联网融资市场中,涉及到主体、行为、监管、风险防范与处置、行业自律、民刑交叉等多种问题,构建比较完善的互联网融资理论体系是法学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光荣的任务,也是科学地解决困难的基础。此外,还要为互联网融资市场的管理提出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的实质性对策。其中,要重视市场行为的监管,尤其是信息公开问题,贯彻“宽进严管”的基本思路,以科学防控融资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副行长李虹基于人民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工作,提出鼓励创新、审慎监管的基本原则,介绍了人行牵头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电子商务法》、《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征求意见稿)》、《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影响和立法进展情况,以及互联网金融协会的筹备问题。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监管局副局长傅平江分别从社会价值、商业价值、互联网融资本身的健康价值方面阐述了服务实体经济、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三点建议:构建和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制度,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从法律意义上研究互联网融资的法律属性;重视金融消费者保护,完善纠纷解决机制和法律救助机制。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监管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廖育奎指出,互联网金融对我们的生活、社会、市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包括今年7月份以来的股市波动,互联网技术助推了高杠杆配资。目前,在私募基金、众筹等领域,存在监管制度供给不足。在互联网金融跨越式发展的时期,要在监管制度与市场发展的匹配方面做好更深入的研究。
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任亦秋谈到金融是浙江省提出的七大万亿产业之一,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管条例已进入明年立法计划的二类项目。接下来要更深入地研究地方立法的权限及立法需求,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制度构建,并且要重视培养金融法学方面的人才,促进浙江金融产业的发展。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二庭庭长章恒筑介绍了商事审判和互联网金融司法的情况,以及省高院民二庭关于推进市场化和法制化、企业破产审判工作、金融改革的司法保障、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贯彻等工作重点。章庭长还以“蛋炒饭和饭炒蛋”的比喻生动地解释了“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概念的部分交叉与重合。互联网金融不仅涉及到金融监管还涉及到社会治理,要发挥民商法的作用,并完善破产法在互联网融资市场主体中的适用,避免从野蛮生长到刑事处罚的跳跃。
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冯仁强认为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民间金融,本质上更多的是民间金融。它基于互联网这个信息交换的平台使资源能更有效地流动,但也会使风险积聚。许可和风险管理是传统金融的两大特征,对于互联网融资市场的主体资格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涉众特点,监管部门应对相关风险进行更有效地公开与揭示。
浙江省金融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姜丛华指出,金融的核心是资金的流动,包括资金的流动与实体经济相结合,以及资金的持有者在这样的流动过程中能实现利益。在探讨制度构建的过程中,也要研究在新形势下原有的法律应如何执行,在互联网融资市场中该如何适用等问题。其中,姜丛华副会长重点讲到要明晰主体的定位及权利义务,区分违规风险和正常经营风险,并构建规范的信息披露平台。
大会通过了增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任亦秋、浙江众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许斌、浙江普惠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宏斌为副会长的任命文件,通过了聘请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副行长李虹为省金融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的任命文件,并公布了本次大会征文中的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名单。金幼芳博士等5篇文章获论文一等奖、汪彩华等9篇文章获二等奖、梁偲等18篇文章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