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在“2016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发表了关于共享金融的演讲。正如滴滴、Uber、airbnb等共享经济模式的成功,姚余栋对共享金融模式的创新和可持续性也充满信心。同时发展共享金融必须坚守金融的3条底线。姚余栋认为,共享金融的模式可行,但也存在创新风险,仍然需要时间验证以及管控风险,至少需要5年的发展周期和风险处理周期。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姚余栋
产业金融跟共享经济我们讨论一下概括还是共享金融。我跟社科院的金融所所长助理杨涛博士也在前期做了一些探讨。首先我们要看到金融这一种技术性表达比较盛行。以前大家看这个是电报金融,电报发明以后可能用电报来做交易。之后实际上是在美国也出现电话金融,大家记得1929年大萧条的时候都是打电话告诉卖股票的,那叫电话金融。后来应该说是更多的采用计算机了。包括有一些大数据,数据广泛应用。特别银行中可以做到电子金融。包括比如说纳斯达克场外市场也不再说通过喊叫来交易,是一种电子的清算方式。
之后互联网金融。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典型模式,像众筹,P2P,理财,第三方支付。可能还有别的,就总体这四种模式。现在已经出现的可能即将会形成一个巨大冲击的,就是区块链金融。因为2008年发明比特币,国内外很多人探讨电子数字货币比较多,但我觉得数字货币只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个泰山应该是区块链而不是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只是区块链的一种应用方式,我想可能这个区块链现在已经是相当热了。它处于的阶段很像1995年时候的互联网,因为按照互联网的方式,1995年是出了网景公司,然后1997年是易趣,电商出现,1999年是PayPal第三方开始出现。然后2004年,2005年以后有众筹,包括2008年以后P2P出现,越来越从经济的贸易行为逐渐向支付,再从支付演化到其他金融交易行为演化,而区块链现在可能像1995年时的互联网出现的情况。我们预计可能两三年之后也就会形成一个较为成熟可被接受的智能合约的广泛应用。同时区块链在支付上,已经是相对证明是比较成功的。虽然它有效率不够高的问题和消化货币、消化流动性比较多的问题,但总体是比较成功的,它可能会应用到比如说发债券,股票,票据交易,包括将来的征信体系应用。
区块链之后是什么?我们难以预计,可能是生物金融,我们也不知道,总体来说我们看到金融创新,它一种模式是从这一种技术的表征来进行。我们也看到那一种就是中介金融和共享金融区别。中介金融来自1400年左右十字军东征之后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当时的东西方在那里进行的贸易往来,于是开始有了复式记帐法,实际上是第三方的一种清算。第三方清算有大量资金于是被贷款出具,于是有银行创新,中介金融典型的一种形式就是银行。
中介金融问题在哪里?不光有一些券商,或者一些保险,很多都是现在那一种传统的,可能主要方式还是一个中介性金融。为什么?就是我作为储蓄的提供者,资金提供者把钱先给中介,中介带出去或者使用出去。1400年以来大约已经有将近六百多年的时间,六百多年的实践证明,总体来说是基本上是成功的。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整个人类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
不可避免看到中介金融出现的道德风险。中介金融具有强大扩大资产负债表的驱动。比如说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后,我们要反思的大而不能倒,事实上是加重不是减轻了。另一种是金融风险集聚在中介金融,大家看看全球范围来看,在很多国家出现的银行风险的集中度,包括银行危机。像太阳黑子学说似乎很难预测,实体经济出现风险最终集中到银行,集中到金融体系,谁来买单就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想中介金融它基本是成功的,但是也存在着道德风险,另外风险集中爆发处理起来非常艰难。我们不断的反思,现在全球努力走向巴塞尔3。共享金融就我和杨涛博士理解还是一个从提供资金方和使用方的一个直接的对接。
举一个我总喜欢举的例子,就是以前一个男孩追求一个女孩,每天写一封情书。最终女孩跟邮差结了婚。邮差有道德风险的。以后不需要邮差了,情书直接送到女孩的。我想谈到这一点要谈到共享经济。共享经济初步被证明是成功的,比如Uber和滴滴出行。滴滴出行三年左右时间再造了一个出租车行业,因为注册专车达到1400万辆,去年出行一共14亿人次。而我们国家大致重新再造一个,实际给消费者提供了福利,增大这个行业竞争度,也实际上是共享经济。我们也看到在租房子行业,美国有Airbnb,国内也有一些公司在崛起。还有医生管理,像春雨医生,将来慕课教育领域,还有很多领域共享经济,也可以叫做分享经济这样一个行业,它已经进入了我们的十三五规划,我觉得这一种直达式的,穿透式的,可以在共享经济上已经初步证明是成功的,于是我们就按照这个问题思考共享金融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形成有规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这个事情我是比较有信心的,但是由于这个共享金融不同于共享经济的。我们所说的法无禁之皆可为,一般民事商法,这一种对金融领域,特别具有这一个信息不对称,比较严格,投资者适当性也比较高,跟一般的共享经济不一样。有这样一个底线。共享经济大家理解为现代互联网金融模式,包括区块链上金融模式,像众筹,P2P,财富管理,第三方支付,它的这一个核心还是共享金融,还是要坚守一般的金融的底线。
底线三个,一个不能搞资金池。如果搞资金池跟中介机构没有什么差别的。所以如果有资金池的话,就会面临着期限错位问题。你能不能处理期限错位问题,中介金融实践了600多年,人类的发现才是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比如说包括对银行的非常多的监管。如果搞资金池就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事实上你做不到处理好流动性风险问题的。
第二点是不能搞担保,因为这个风险是很大的。共享的目的还是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如果你承诺担保,这一个风险是根据大数法则,凡是信贷类的在全球大约是4%到5%这样一个坏账率,这是谁都不能承诺的。我们国家控制是相当好的。这一个是不能承诺固定收益的。所以是不能够做担保的或包括隐形担保。
第三点不能搞非法集资,毕竟还是一个金融产品的,如果是这一个投资端和使用端两者相近,从投资端角度也是对一个投资者的一个小额的公开发行,证券化的小额公开发行。投资者有没有投资者适当性?能不能承担风险,是不是这个产品足够告诉了所有公开透明的信息?这一个是要求比较高的。所以也是不能够穿透我们说的非法集资,这是底线,更不能允许搞储蓄存款。所以我觉得共享金融至少有这三个底线的。
时机特别重要,早的时候商业模式没有成熟,比如搞资金池当时没有监管要求,自己搞资金池以后总在搞。还退不出来,将来一旦出了风险就演化成旁氏骗局,晚的话似乎没有机会。这个行业要不早不晚,不要那么着急,关键要规范,行稳才能志远,一定要对金融风险充分认识,对投资者保护的充分认识,这才是非常重要的。
总体来说我觉得共享金融的一些方式,无论在区块链上还是互联网上,比如说网贷,众筹,还有第三方支付,还有财富管理,还有类似的我觉得从全球范围来看,商业模式基本上证明可能和可以持续的。关键要把控金融风险。严守底线和红线,做这个事情才有可能。
我想话又说回来共享金融如果好好做,给中国人民带来是幸运和福音。我们将来十三五期间要扩大直接融资比例意味着减少间接融资比例。共享金融本质是一种直接融资。有利于我们整个经济分散它的前沿创新风险。同时它就是一种鲶鱼。现在跨行的银行转帐也是免费的。为什么?因为有第三方支付竞争。所以这一个鲶鱼会搅动我们的中介金融或者传统金融更加努力给客户更好服务,包括大数据的使用。去年我曾经呼吁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机构加速融合,我很高兴能够看到这一年以来,很多的传统金融机构实际上在大数据的使用上效率已经提升很多,平台建设上也做了非常大的增长,所以融合趋势还是蛮快的。
但是我也不认为共享金融这条鲶鱼将来会颠覆中介金融或者传统金融,为什么?共享金融这一种模式只是初步证明还可以。但什么时候能做到投资者适当性和管控风险,能够有一系列的法规,能够金融持久还有待时日,还需要至少五年左右的一个发展周期,一个风险处理的周期才是可能的。同时共享金融它毕竟伴随着就是一个对流动性的消耗。用钱太多,比如举比特币一个例子,数字货币比特币五百美元现在都是储存型,囤积型的,所以发生了通缩。所以共享金融的流动性消耗太大。
我认为共享金融给中国是一个鲶鱼,给我们的金融机构,金融体系是一个福音。同时也带来很多创新风险。跟我们的传统金融一起,是一个再平衡。有了他这样一个鲶鱼,有传统金融努力地向更好地使用大数据,更好地使用平台,这样使我们国家的金融体系,在没有完全充分的可贸易的时候,与全球开放的情况下,它的效率就会得到一个比较大的提升。这一个是我们惊喜的得到的,这样传统金融和共享金融,共同努力不但继续创新,同时要把控风险,做到一个行稳志远,有助于我们建设金融强国。一个金融强国才能为我们的实体经济和中国经济长期繁荣稳定做出贡献,谢谢大家。
(嘉宾观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本人确认)
来源:财经网
编辑:浙大AIF·陈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