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新闻中心 > 抱朴守拙 行稳致远——互联网金融的中国道路与世界机遇
抱朴守拙 行稳致远——互联网金融的中国道路与世界机遇
发布日期 :2018-04-24

导读:

2018年3月30日,蚂蚁金服举办了“新金融、新风险、新思路:2018互联网金融内审内控交流峰会”,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贲圣林教授应邀作题为“抱朴守拙,行稳致远——互联网金融的中国道路与世界机遇”的主旨演讲。贲圣林教授从“互联网金融的是非功过”、“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中国道路与世界机遇”三个方面,对在全球金融变革与发展背景下,中国互联网金融换道超车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针对如何积极打造绿水青山型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以及互联网金融的中国模式如何把握“一带一路”机遇走向世界等问题提出方向性的建议和建设性的观点。

 图片1.png

抱朴守拙 行稳致远——互联网金融的中国道路与世界机遇

感谢互联网金融,给了我乃至所有中国人走出去时的自豪感。得益于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全球的探索和领跑,中国在金融科技(Fintech)、新金融领域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是,现在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商铺支持支付宝(Alipay)。当我走在罗马、墨西哥城街头,拿着手机打开支付宝APP,听到“Alipay YES”,那种优越感不禁涌向心头。在学术界,现代金融理论的标准和话语权基本都被西方垄断,但是互联网金融却给了中国学者更多的机遇。三年前,我在沃顿商学院讲Internet Finance,那时还没有出现Fintech(金融科技)这个词。我当时演讲的主题是“Can A Single Spark Start a Prairie Fire?”(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吗),台下众人听的云里雾里,有人甚至以为我要讲中国革命,其实不然。我只是想表达在新兴市场发生了一个新现象,而这个现象有可能将重塑整个金融体系。

我要感谢在座的诸位,你们都是中国乃至世界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佼佼者,应该说你们肩负着未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任。而我今天更想用一些朴实的话语谈谈我作为一个学者的对于整个行业的看法。

不知该往哪里去

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

还是该勇敢留下来

我也不知道那么多无奈

可不可以都重来

——郭富城《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歌词

我想借用这几句歌词作为开场,因为它们或多或少体现出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现状,也能反映出业界内心的无奈和彷徨。最近互联网金融的“名声”不是太好,网贷行业的一些阴暗面被曝光,有时从业者也会迷茫,觉得自己“不知该往哪里去”。是应该逃离这个漩涡,“安静地走开”,还是应该坚持当年做金融的初心,“勇敢地留下来”。现在有些企业也很无奈,他们当年也是响应国家的“双创”号召,满腔热血地投入金融创新的浪潮,但当如今提到似乎已经被污名化的“金融创新”一词时,他们却可能会开始思考:如果生活能够重来,他们是否还会选择入行?三年前我创立了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简称浙大AIF),彼时“互联网金融”这个名字非常好,但到后来特别是在Fintech(金融科技)出现以后,在这样的背景下,经常有人建议我把研究院的名字改了,我也总是一笑了之。我始终认为,叫什么不重要,说什么也不重要,做什么才重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今天希望与大家分享的是:

第一,互联网金融的是非功过;

第二,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第三,中国道路与世界机遇。

我希望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先来回顾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全球格局和中国现状,再从我个人视角来看如何打造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良性生态圈,以及在全球化过程中我们互联网金融行业该如何走好中国道路,把握世界机遇。

一、互联网金融的是非功过

 图片2.png

就互联网金融的全球格局而言,不论以什么视角来看,中国都是领跑者之一。在投融资方面,中国显然是遥遥领先;在估值方面,虽然行业本身呈现出中美齐头并进、各有特色的态势,但明显中国的行业估值偏高,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市场更大、应用场景更多;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核心技术层面,美方略胜一筹。因此,多方因素促成了“中国+美国+其他” 的世界互联网金融格局,形成了一种互联网金融的G2模式。虽然有人质疑政府政策有些滞后,例如2003年成立的支付宝直到2011年才拿到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完全牌照(而且从法理上看,央行发牌一事仍存争议),但其实正因为政府初期貌似没有太多作为反而让行业得到了宝贵的成长机会。有一点毋庸置疑的是,在中国,特别是在像杭州、深圳等创新创业比较活跃的城市,互联网金融企业一直在努力创新而不是停步苦等监管层颁发牌照,靠艰苦奋斗拼搏出一片广阔的市场。而这也是全球创新创业活跃区域的共同特点。

图片3.png 

纵览国内,可以看到三大世界级金融科技高地(见上图)正在逐步形成。2017年9月,浙大AIF团队发布了“2017中国金融科技中心指数”,从企业、用户、政府三大市场参与主体出发,以金融科技产业、金融科技体验和金融科技生态为三大维度构建指标体系,着眼于网贷、众筹、第三方支付、大数据征信、区块链五大行业,以全国37个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为样本对象对各个城市的金融科技发展现状进行数据呈现和量化分析。基于指数结果,我们提出了当今中国的三大世界级金融科技高地,包括既是经济重镇又是金融科技重镇的京津冀地区(包括雄安),以深圳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上海和杭州双核引领的长三角地区(上海、杭州、宁波、南京、合肥五城均位列前二十名)。可以看到,长三角在中国这三大金融科技高地中优势明显,其相对于京津冀来说区域发展更为均衡,相对粤港澳来说区域文化相对接近而更易和谐(粤港澳联通需跨越边境口岸),而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又方便辐射全国。去年11月,时任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的赵一德同志便提出打造杭州为国际金融科技中心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也很荣幸地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图片4 .png 

虽然互联网金融行业成绩斐然,但是争议不断。上图左为“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百度搜索指数,可以发现“互联网金融”词条的百度搜索指数从2014年开始激增,后逐步下降并趋于平缓,同时“金融科技”词条搜索指数逐步上升,其社会关注度逐年增长。最近互联网诈骗、信息泄露、隐私换便利等事件层出不穷,例如许多网贷平台买卖用户信贷信息,形成“数据灰色产业链”,而社会舆论不加辨别就把这些不良现象全扣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头上,造成互联网金融行业似乎风波不断,迫使很多人都在忙着澄清,试图撇清关系,这一污名化的过程非常令人痛心。

为己正名,需兼顾三大属性方能稳步前行。互联网金融有三大属性,一是技术属性,离开技术的互联网金融是空中楼阁;二是金融属性,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就是提供直接或者间接金融服务;三是社会属性,也就是社会责任问题。有人说自己是做金融的,资本的本质就是逐利;也有人说自己只是做技术的,不在乎技术用在哪里。但是我想说,资本可能是无情的,但是做金融的人应该是有温情、具有社会责任的;技术可能是中性的,但是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合理使用技术,使其向善且为社会服务,而不是利用技术优势伤害社会,例如最近出现的大数据“杀熟”现象就是一个反面典型,令人痛心。社会赋予了金融公共属性的职能,互联网更具普惠平等的特点,互联网金融更加应该让每个人都获得幸福感,也就是互联网金融行业里常说的“小确幸”。如果互金企业了解其服务对象,却利用信息优势伤害社会,那就与普惠平等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了。因此,在座各位业界领袖责任重大,我们需要引导行业向善,倡导行业自律,赢回社会信任。

除此之外,沉淀内涵方能潜心创新。互联网金融行业从来不缺概念,我们也在不断地追逐热点,比如ICO、现金贷、校园贷等等。虽说中美两国共同引领世界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但与美国相比,我们确实更多地浮于概念,而在技术、规则上略逊一筹,显得有些心浮气躁。相对而言,美国更加关注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技术突破创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完善等等。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的“心浮气躁”也不仅仅存在于互联网金融行业,而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镜像。我们的实体经济不够沉稳,社会诚信文化欠缺,而这并不利于营造潜心创新的良好氛围。

所以,我们究竟该如何打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生态?

二、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作为经济社会的一部分,我们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也有责任打造绿水青山型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生态圈,这需要企业、用户、学术界、政府部门等相关方的共同努力。

 图片5.png

首先,企业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严格做好内审内控,做好消费者教育和权益保护工作,不能只顾攫取利益而把问题抛给社会。最近今日头条被曝光其利用大数据,千方百计逃避监管,在监管能力更弱的二三线城市密集投放违规广告,这就是典型的社会责任感缺失。

其次,用户也需要知悉权责,诚信理性消费。例如,有些网贷平台的收益率高达30%甚至40%,有些消费者受利益驱使便不辨风险重金投资,落得血本无归时就期待政府来“兜底”。第三,学术界在支持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方面义不容辞。学界虽与业界本身存在差异,但往来密切,学界在为业界提供理论支持、技术支撑和人才培养方面肩负重任,应该着重研究业界的痛点和短板,为业界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帮助行业健康发展。此外,学界还是各利益相关方之间沟通的缓冲地带,聚集各方共同研讨该如何厘清各方权益和责任,真正打造最优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例如,有时候企业可能不便找监管机构直接谈,那学界就可以作为一个缓冲区,帮助各方更有效地进行信息传达。

最后,政府监管机构应该守土有责,优化监管体系,大幅提升监管能力,这可能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在前几天(3月29日),我们浙大AIF与英国剑桥大学新兴金融研究中心(CCAF)共同举办了“金融科技监管:国际实践与中国机遇”研讨会,为此我们的课题组去分别调查了业界和监管机构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的看法。有意思的是,监管机构的意见与业界的意见出现了较大的差异。监管机构的被访人普遍认为我们已经基本拥有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而业界被访人认为目前的监管体系并不完善,在监管主体、监管方式、备案要求等方面仍有较多不详尽、不确定之处,且可预见性不强。此外,今年两会报告也提到需要提升监管效能、强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这可能是我们目前构建生态圈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也是最大机遇。因此,政府需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能,提升监管能力,直面挑战。

 图片6.png

总而言之,所谓“律己足以服人,身先足以率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各个主体应培育诚信文化,践行各方责任。

一般而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三大驱动力,那就是价值驱动、技术驱动和规则驱动。首先是需求驱动,即企业推出的所有产品需要有真正的应用场景。例如蚂蚁金服的分布式应用数据库OceanBase,离不开蚂蚁金服强大的数据应用场景支持。其次是技术驱动。一个日益明显的现象是,过去存在的基础技术正逐渐被应用在金融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应用技术正逐渐改变着金融服务的表现形式,而中国在此方面表现不错。第三是规则驱动。科技极大地提升了金融服务业的生产力,但相应的生产关系等规则却没有与时俱进,需要跟上脚步,加快调整。监管能力的提升是我们成为世界级互联网金融大国的巨大机遇,必须牢牢把握。

三、中国道路与世界机遇

在三大驱动力的推动下,金融的科技化正在加速,这一趋势已经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不像是一只“黑天鹅”,而更像是一只在很长时间内都被行业忽视的“灰犀牛”。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对行业几乎没有影响,往往是需求拉动和制度创新成就了金融业和金融中心。而时至今日,技术的驱动力、影响力逐渐显现。

金融的科技化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金融IT阶段”、“互联网金融阶段”和“智慧金融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上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的“金融IT阶段”。在这期间,主要体现的是传统IT的软硬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例如50年代出现了信用卡,60年代出现了ATM机,70年代开始出现各类金融衍生品等。随着技术不断创新,金融服务的产品更加多元,其服务的对象范围也逐步扩大,触及覆盖到了个人客户。第二阶段是过去的二十年左右所经历的“互联网金融阶段”。这一阶段同样源于英美,主要体现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在金融行业的使用。可喜的是,在这一阶段,我国出现了“换道超车”的喜人局面,比如支付宝虽然较贝宝(Paypal)晚五年成立,但其现在的规模已经是贝宝的数倍,可以说我们是非常成功的学习者和模仿者。在金融IT阶段,我国与领先者的差距依然很大;但在互联网金融这个阶段,中国已然有所超越。第三阶段是我们正在迈入的“智慧金融阶段”,此阶段最重要的特征便是信息技术的巨大变革和其不容小觑的驱动力。技术驱动可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益、控制风险,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可以说,每一次金融科技化的背后都是科技力量在推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科技为我们带来了产品创新、服务体验升级、应用场景扩展、内部管理效能提升等等。

金融科技化的浪潮使得那些我们曾视作标杆、努力追赶的传统金融中心正在逐渐丧失优势。在金融科技化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阶段,中国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换道超车,呈现出领先全球的喜人态势。我们的理念也正在变化,不再把欧美的标准和产品奉若圭臬,比如阿里巴巴去IOE化(在IT架构中去掉IBM的小型机、Oracle的数据库和EMC的存储设备)并自己开发OceanBase等系统,就是这种理念转变的体现。

无论是中国还是英美发达国家,我们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都经历了从起步到调整到规范发展的阶段,只是中国相对来说脚步更快一些。这可能是因为当其他国家都在循序渐进的时候,我们加班加点工作,连周末都不休息。比如在网贷行业中,全球第一家网贷平台Zopa十三年来的总成交量也就285亿人民币左右,而这甚至还不到陆金服两个月的成交量(陆金所2018年2、3月成交量共约306亿元)。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自2014年起开始爆发式增长,到2015年已有近万家企业,现在也有逾2000家。

在有着较强可扩展性、可复制性的互联网金融领域,中国和美国的独角兽企业无论在交易规模、业务种类、产品种类等方面均优势明显。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学习阶段实现了超越,中国实践也开始走向世界。如今,一个绝佳的历史机遇已经出现,即从中国模仿别人到别人模仿中国,从C2C(Copy to China)到CFC(Copy from China),例如蚂蚁金服的业务量已经远远超过他的“师父”贝宝。我们曾在同一条跑道上苦苦追赶前方的传统金融中心,但当前面的标杆出现问题时,我们发现前方没有了模仿对象,那是不是该迅速抓住机遇,换道超车?因此,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如何总结中国实践、抢占世界高地、制定全球标准、引领世界发展,是值得所有人深思的问题。

而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要想做到这一点,为世界提供一个好样板,就应当做好两点,即“走进去”和“走出去”。走进去,指的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当沉淀内心,走进百姓生活,赋能实体经济,而非像ICO一样只是在虚拟世界疯狂炒作。走出去,主要指把握一带一路机遇,将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经验进行扩展、复制。互联网金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非常适合一带一路战略,因为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并不发达,而这些国家正好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沃土。

 图片7.png

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找到合适的战略定位。就价值观而言,互联网金融首先就是要以服务升级为导向,以服务健康需求为导向。第二,互联网金融需要践行普惠精神,真正为社会创造财富,普惠大众,而不能将技术带来的红利统统收入私人囊中却拒绝与社会分享。第三,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以服务来创造社会价值,为社会提供优良商品和服务,这是立足之本。

 图片8.png

就战略定位而言,互联网金融行业应从产品、场景和客户三方面进行精准定位。首先其产品相对传统金融而言应该更加简单、透明、标准化;其次,其应用场景应该是无时无地不在,渗透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打破传统金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第三,其客户群体往往是之前没有被传统金融服务到位的客户,其服务满足的应当是如小微企业、农村金融或高端客户的零散需求,而非传统银行的主要客户的主要需求。

 图片9.png

上图直观地展现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在产品和客户方面的定位差异。图中,横坐标轴表示客户规模大小,纵坐标轴表示产品复杂程度。可以看到,传统金融主要面向大中型客户和较为复杂的产品,而互联网金融主要擅长面向长尾客户与中小客户,以及高端客户的零散标准化需求。

 图片10.png

总而言之,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崛起,需要我们有所担当,我将其总结为“RISE”(“崛起”)。首先是R——责任性与坚韧性(Responsible and Resilient),这是我们在经历高速发展后面临挑战时倍加需要的;其次是I——包容性与创新性(Inclusive and Innovative),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需要的是有效的技术创新,而非简单以套利为目的的创新;第三是S——具有可持续性与智能性(Sustainable and Smart);第四是E——建立高效生态系统(Efficient Ecosystem),也就是企业要知道在如何提升效益、降低成本的同时,将获得的红利与用户和社会去分享,而不是利用信息优势去欺负那些本来就被不平等对待的弱势群体。

各位朋友,各位业界领袖,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位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骄傲。我们如果想要行稳致远,就需要解决如自律、监管等多方面问题,建立绿水青山型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我们要回归初心,抱朴守拙,讷言敏行。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继续进步,行稳致远。这将是行业之大幸,中国之大幸。谢谢大家。

(录音文字整理:罗丹、许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