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3.0时代中国保持优势靠什么?
Release date :2017-11-10

经济·法律·管理·数学·信息技术

CIFD | CIFL | CIFI | CEMF | CIFT


11月7日,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简称浙大AIF)院长贲圣林教授,出席在湖北武汉举的“2017新金融发展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为“科技金融:产业与生态”,由中国金融信息网、中国经济信息社湖北经济研究中心、零壹财经·零壹智库主办,浙大AIF为学术支持单位。贲圣林教授在论坛上做《全球金融科技发展与武汉机遇》的主题演讲,他指出,近十来年来我国的金融科技监管一直滞后,安全才是互联网的基础,无论作为用户层面、企业层面还是国家层面都是安全优先。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金融科技发展至今已经有将近70年历史。而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下实现了对西方的超越。在金融科技3.0时代,也就是智能金融阶段,中国已经与美国等金融发达国家并驾齐驱,在应用场景、用户数量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Fintech”一词的确是西方的舶来品。当中国的“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之际,西方却发现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与之对应,最后急匆匆的搬出了“Fintech”一词。但令人感到失望和伤心的是,在某咨询公司发布的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中心(Fintech Hub)报告中,伦敦排名第一。为什么在中国创造了“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的神话之后,这一领域的话语权却仍然被西方夺走了?


从历史溯源来看,尽管“金融科技”一词近年来才得到更多关注,但金融与科技的结合由来已久。在历史上的衍生过程中,随着1946年世界上出现第一台计算机,金融与科技的融合便开始加速,基于金融传统的IT技术得到广泛发展。无论是50年代第一张信用卡出现,60年代第一台ATM机诞生,还是到90年代,也就是金融科技1.0阶段后期,以银行客户管理系统(CRMS)为代表的银行内部管理信息化、集中化技术在互联网上得到实现,没有一次金融创新的背后不是科技的推动。


随后金融科技进入2.0阶段,我们称之为移动互联网金融阶段。1994年美国出现了第一家互联网银行,中国支付行业在2003年开始发展。金融科技2.0阶段发展的20年间,移动终端、互联网金融兴起,进入了以网贷、第三方支付、众筹、互联网保险为标志的新金融发展阶段。在金融科技2.0阶段,中国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


而当前,全球开始进入金融科技3.0阶段,也称为“智能金融、智慧金融”时代。具体来说,是以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为代表的技术正在引领全球进入金融科技的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中国正在与美国并驾齐驱。

在金融科技70年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最近10年。我们发现,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监管一直是滞后的。实际上,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基础源于庞大的场景和行为,基于此产生了大量的数据,通过强大的应用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监管体系的滞后以及安全隐私的漏洞值得注意。如前所述,伦敦在全球金融科技排名名列第一的主要原因还是基于监管方面的因素。科技技术推动金融发展,但安全才是互联网的基础。


受到伦敦仍然排名全球金融科技中心首位的“刺激”,近期浙浙大AIF也发布了2017金融科技中心指数(Fintech Hub Index,简称FHI)。该指数以城市为单元,从企业、用户和政府三大主体出发,通过金融科技产业、金融科技体验、金融科技生态多维度视角描绘我国金融科技发展之全貌。二级指标上选取了五大金融科技行业、五类金融科技体验、基础设施、政策环境等16个指标以及企业数量、市场体量、资本实力、人才供给等39个三级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对全国37个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进行数据呈现和报告分析。


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为全国性金融科技中心;成都、武汉、南京、天津、西安为区域性金融科技中心;青岛、济南、重庆、郑州、长沙、宁波、合肥、厦门、大连、贵阳为金融科技特色城市。如果从区域角度看,中国出现了三个世界级的金融科技集群,分别是香港、深圳、广东联结在一起的珠三角;上海、杭州、宁波等结合在一起的长三角以及京津冀地区,这三个集群是全国性乃至世界级的金融科技基地。



相关报道:2017金融科技中心指数发布 ,杭州摘得金融科技体验桂冠


▼点击图片查看

微信图片_2017121800320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