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新闻中心 > 贲圣林:技术创新是浙江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生命力所在
贲圣林:技术创新是浙江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生命力所在
发布日期 :2016-06-05

5月28日,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教授在“新生态·新机遇” 2016浙江金融创新高峰论坛上接受浙江在线采访。他指出,技术是金融的底层,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会更有生命力,而金融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重的行业,互联网金融未来对科技的依赖也会越来越重。

新时代下的互联网金融机遇:找准定位 错位发展

“新经济时代是信息驱动的时代,网络化、全球化、速度化、个性化……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新兴产业的主体更多是小而美的公司,他们面对全新的服务需求,没有定型的技术、设备、产品和服务,甚至没有标杆,正处在‘无中生有’的阶段。”

而这个时代下的新兴产业——互联网金融会往哪个方向发展,贲圣林认为,经过萌芽和爆发式增长的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正迎来一个分水岭,或许少数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是趋势。原因是互联网本身的自然垄断特性以及来自监管层对“规范”行业发展的要求。

实际上,从前两年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到现在的“规范”发展,监管层在对互联网金融观察了近三年后,提出在保持互联网金融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今年将重点关注和推进行业的规范发展。

“整顿行业秩序可以有效分化企业质量的好坏,是行业规范和最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过程,也是一个去产能的过程。”贲圣林告诉记者,英国是P2P的发源地,但它们有统计的P2P公司不到30家,加上传统金融越来越互联网化,留给纯互联网金融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因此,互联网金融公司应该找准定位、错位发展。

“例如发展小微金融、农村金融。这些是传统金融的定位下难以覆盖的领域,是互联网金融的强项。”贲圣林认为,错位发展才能打开自己的一片天地。

同时,他也建议,互联网金融比传统金融更有普惠性质,因此需要参与企业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在这个变化极快的新经济时代,互联网金融参与者能够沉下心去,十年磨一剑,打造一个坚实的发展基础,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技术创新是浙江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生命力所在

根据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对创新的定义,创新是新的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据此,贲圣林认为,金融创新可以说是在金融行业内对各要素的重新组合。这些要素包括制度、渠道、流程、产品、技术等等。

“评价创新的依据,一是好的创新应该是给社会创造新的财富,而不是简单地分配财富;另一个看是否满足客户的健康需求;第三个要论这个创新是不是技术驱动,有没有提升效率。

在制度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等诸多要素创新上,贲圣林更推崇技术驱动,“技术是金融的底层,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会更有生命力。”

以浙江互联网金融企业蚂蚁金服为例,互联网技术手段助其打破了金融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让由商业、社交和金融组成的金融生态圈的边界变得模糊,因而取得巨大成功。同时,以其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的创新成果又极大地普及了金融的可得性,反过来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金融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重的行业,以金融为本质的互联网金融同样也有极高的隐形要求,两者将来对科技的依赖也会越来越重。”

不过,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创新,起点和终点都应该对应实际需求。在贲圣林看来,浙江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上有先天优势,“我们有集产学研为一体的行业联盟,有蚂蚁金服等领先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并且背靠浙江这块互联网创业的热土,把握好金融创新的起点、终点和方向,浙江可以更好地实现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健康发展。”

学者名片

贲圣林,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美国普渡大学管理学院全球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统战部建言献策小组经济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主要创始人和执行所长、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浙江互联网金融联盟联合主席。

研究兴趣:互联网金融、区域金融、国际金融、金融机构管理、金融市场与监管、创业金融与创新资本、可持续金融、中国企业与跨国经营等。

 

来源:浙江在线

编辑:浙大AIF·陈卓